• 收藏本站
  • English
  • 首页
  • 中心简介
  • 咨询师简介
  • 中心通知
  • 中心活动
    1. 心理团体
  • 院系风采
  • 心理美文
  • 电子刊物
  • 下载空间
  • 首页
    • 返回
    • 专业交流
    • 学生活动
    • 心理辅导
    • 科普园地
  • 中心简介
  • 咨询师简介
  • 中心通知
  • 中心活动
    • 返回
    • 心理团体
  • 院系风采
  • 心理美文
  • 电子刊物
  • 下载空间

首页

  • 专业交流
  • 学生活动
  • 心理辅导
  • 科普园地

科普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  正文

It's 休 time! 快乐假期延长术

作者:    时间:2024-04-28     浏览:

快来看!这是不是你!

周一!周一!该死的周一!

神志不清的早八大学生怨气深重。什么破学,上不了一点!


周三,你的疲惫已经达到了顶峰,好在周四下午公休,你这样安慰着自己,然后带着满身怨气向教学楼飘去。


周四,什么人这么会安排!!!无聊的会议,无聊的活动,无聊的水课(小编心里苦但是小编不敢说)都能要了一个脆弱大学生的性命!


周五!芜湖起飞!美美撮一顿,窝在宿舍打游戏。


周六,大梦谁先觉,窗外日迟迟。点个外卖,刷刷微博,再看看电视剧,各个app之间来回切换。你“杠铃”般的笑声在整个寝室飘荡着。


周日,在出去玩和再躺躺之间反复横跳。直到周日下午,你的心好像突然被揪作一团,周一!周一!该死的周一又来了。

回看整个周末,你好像休息了,又好像并没有休息到。

你默默地想着,要是假期能延长好了。

别急别急,假期快乐延长术这不就来了!


JOIN US

星期三休息日计划!


加拿大心理学家、麦吉尔大学教授德比·莫斯考维茨曾做过一个有趣研究,发现人们工作日的心情和办事效率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作为一周工作的开始,星期一可以说是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过渡期”。双休日之后,人体的生物钟往往还没有调整过来,一下子从休闲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往往就会伴随疲倦、头晕、周身酸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星期一综合症”。到了星期三,人们已经完全适应了快节奏的状态,这一天,大部分人都干劲十足。


不过,虽然人们像“打了鸡血”一样投入工作,但人们的心情不一定并非是最好的。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心理学家查尔斯·阿热力教授研究发现,星期三是人们情绪的最低点,因为这一天进入人们视线和大脑中的信息开始变多,心理受到的冲击和负累也随之增加,导致信息焦虑。人们会因为长期的工作压力感到精力耗竭,与工作产生距离感,对工作产生消极、愤世嫉俗的情绪;同时效率大大降低。


而且在传统上五休二的模式下,星期五便在周末即将到来的兴奋中心浮气躁,星期六用于为筋疲力尽的一周恢复元气,星期日则陷在星期一即将来临的恐慌中。明明是两天的休息日,实际感受到的休息的轻松与快乐却不到一天。

那么将其中一天的休息日

移动到星期三

把一周劈开为两半会怎么样呢?

一起来看看星期三休息日计划吧



JOIN US

【星期三休息日计划】

星期一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有两天就要放假了。

到了星期四,你发现还有三天就到了周末了!

相较于集中的休息和工作,星期三-星期日休息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和休息的效率,让你的每一天由怨气满满变为元气满满!



所以,可以在你的能力范围和承受范围内,尽可能避免选择星期三的课程。或者在安排复习周期时,将星期三和星期日作为休息日。如果这些都不可以做到的话,那么不妨在星期三晚上为自己空出时间,安排一些放松娱乐的活动吧!


99376

JOIN US

有意识地选择生活!


当我们在无所事事地刷着抖音,bilibili,或者来回切换微信和QQ时,总是无意识地陷入一种杀时间的状态。时间飞速流过之后,我们反而会陷入一种更加疲惫和空虚的状态。


当我们在浏览这些社交媒体的时候,我们其实抱着一种‘我“可能”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的心态,看似自主选择了刷手机作为娱乐方式,但实际上我们却把生活的选择权交给了算法。


打开bilibili你会获得什么吗?

不知道。

打开微博,你会获得什么吗?


不知道。

打开抖音,你会获得什么吗?

不一定。


尽管我们知道刷到有意思的内容的概率不高,但启动APP也仅仅只需要动一动手指,低启动成本导致的反复启动,叠加在一起反而造成了额外的大块时间浪费。


如何对抗休息反而造成的更加疲惫和空虚感呢?

秘诀就是“有意识地生活”。


保持“有意识”的关键恰恰在于,你选择了什么去构建你的生活,而不是算法选择了什么去填充你的时间。



所以,在做一件事之前先问自己,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事能给你带来什么?那些无意识杀时间的行为,往往都没有办法具体地回答这个问题。去选择一部电影,一次city walk,一场下午茶……总之,主动去选择你想要的生活。


保持适当的开放性去探索未知的内容,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存在的前提是,它在我们的控制和规划内,否则就像一个人永远漫无目的的行走,无法到达任何地方。


当失去掌控感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烦躁、焦虑甚至崩溃的,而这些有意识的行为都会为我们带来“自我掌控感”,将无意识行为的烦躁感消耗一空,从而发自内心地感到充实和满足。


好了,掌握了这些秘诀后,

快去试试把它用于实际吧!

让你的假期快乐值UP!UP!UP!

【参考文献】

[1] Moskowitz, D. S., & Fournier, M. A. (2015). The interplay of persons and situations: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In M. Mikulincer, P. R. Shaver, M. L. Cooper, & R. J. Larsen (Eds.), APA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4. Personality processe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pp. 471–489).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 爱德华·伯克利,梅利莎·伯克利. (2020). 动机心理学.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HUST心灵之约



文字 / 席琪琪(新心助理团)

校对 / 杨子婷 李升岚

编辑 / 窦怡

审核 / 郭晓丽 谌燕 张睿丽






上一篇:与情绪和解的小方法

下一篇:春季抑郁症丨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联系电话:

027-87543148(主校区)

027-83692592(同济校区)

预约方式:

华中大微校园-应用中心 

(办公&综合)-心理咨询预约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邮编:430074

版权:Copyright 2015 ◎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