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 English
  • 首页
  • 中心简介
  • 咨询师简介
  • 中心通知
  • 中心活动
    1. 心理团体
  • 院系风采
  • 心理美文
  • 电子刊物
  • 下载空间
  • 首页
    • 返回
    • 专业交流
    • 学生活动
    • 心理辅导
    • 科普园地
  • 中心简介
  • 咨询师简介
  • 中心通知
  • 中心活动
    • 返回
    • 心理团体
  • 院系风采
  • 心理美文
  • 电子刊物
  • 下载空间

首页

  • 专业交流
  • 学生活动
  • 心理辅导
  • 科普园地

科普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  正文

春季抑郁症丨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作者:    时间:2024-04-28     浏览:


SPRING

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皆大欢喜的好春天


只要春天还在,我们就不该悲哀。

你看,东九的玉兰花一夜春雨、

一朝阳光便迎风盛放。

还有洁白或粉嫩的樱花、

散发着清香的梨花、

艳如火焰的山茶花……

春天给我们带来了花香与美景。

(图片来自尹亦翔)

(图片来自李文沁)


天气的回暖让我们开始脱下厚重的冬装,穿上轻便的服装。操场上跑步的同学日益增加,大家开始重拾起运动的信心。这是春天带给我们独有的朝气。

(图片来自张雨欣)


草木生发,百花竞放,春意正浓,是踏青郊游的好时候。亲友散步闲谈、拍照打卡成为春天常有的风景。这是春天带给我们的暖意。

(图片来自小红书@Heraclio)


然而春天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季节,它也有让我们抓狂的一面。


时而晴天,时而阴雨,天气的变换无常会使我们变得敏感焦躁;花粉、梧桐絮这些夹杂在空气中的物体可能会触发呼吸道疾病与皮肤类疾病,影响人体健康。

(图片来自百度)



除此之外,“春季抑郁症”这类名词的出现,也引起了我们对人的心理状况的关注。社会上还流传着“菜花黄,病人狂”的谚语。那么为何心理精神类疾病易在万物复苏的春季发作呢?


春季抑郁症

据目前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1. 激素影响

① 强光、光周期和其他气象变量(如环境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可能会引起神经递质系统的不利变化。比如,血清素是一种与抑郁症和自杀广泛相关的神经递质,其有两个重要作用:调节睡眠和情绪,因此被称作“情绪调节剂”。血清素缺乏会使人焦虑、抑郁和暴力,而其在春季有一个低谷,就可能会导致抑郁病情的复发。[1]



② 有研究表明,精神障碍春夏季发病与褪黑激素的分泌水平降低相关。实验研究表明,在春夏时节,抑郁症患者的褪黑素分泌会减少,导致其睡眠质量降低,以至于在白天精神不振或烦躁,这可能会导致其心理疾病的复发。[2]



③ 春季气压低会引起人脑激素的分泌紊乱,进而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体内外失去平衡,加剧心理机能的混乱,出现抑郁、狂躁等症状。[3][4]



2. 气温因素

春季气温变化丰富,较高的温度可能会引发焦虑,较低的温度则可能使人产生抑郁情绪。在春季,人们长期受到气温变化的夹击,心理状态难以保持平衡与稳定,可能会引发躁郁等症状。[5]



3. 肝气瘀滞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肝脏属于五行中的木,与春季的木气相应。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阳气开始升发,肝脏在这个时候功能最为活跃。因此,春季是养肝护肝的重要时期。肝如不能顺应春季季节变化,易出现肝气升发困难、肝气凝滞,从而限制肝脏调节气血功能的有效发挥,导致人的情绪波动较大。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肝应春、主疏泄”。[6]



4. 过敏炎症

春季花粉、柳絮、梧桐絮等空气颗粒物的增加也是引发春季抑郁的原因。研究发现,颗粒物(PM)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应激反应轴,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应激反应轴的过度激活或功能失调可能导致抑郁行为。[7]



另外,有研究指出,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中涉及到了神经炎症机制。[8]颗粒物作为一种强烈的炎症剂, 它可能会引发前额皮质出现炎症和组织损伤, 神经炎症会破坏血脑屏障, 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 神经炎症也可造成脑血管内皮损伤, 导致血管性抑郁的进一步发展。[9]


(图片来自李文沁)



正因春天存在如此多的不确定因素,

我们才更要好好调试自己的春日心情。

面对变化

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

顺应自然,让心灵与万物共舞,

在四季轮回中找寻和谐与力量。



学会接纳

阳光灿烂就晒晒太阳,

阴雨连绵就在室内学习

或者睡一个午觉。

学会适时地放松自己,

增强自己的心理弹性和生活弹性。

当然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

和朋友踏青赏景来调节自己的心情。

从冰封的土里培育千万朵盛放的蔷薇。



愿你我都拥有

春天这样生生不息的力量!


[1] Postolache, T. T., Mortensen, P. B., Tonelli, L. H., Jiao, X., Frangakis, C., Soriano, J. J., & Qin, P. Seasonal spring peaks of suicide in victims with and without prior history of hospitalization for mood disorders[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10, 121(1–2):88–93.

[2]李文娜, 谈博, 孙一珂, 林红, 马淑然. 抑郁症患者褪黑素与HPA轴的四季变化规律[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 37(05):2707-2711.

[3]彭超英. 春季谨防心理疾病[J]. 人人健康, 2015, (04):78-79.

[4] Denissen, J. J. A., Butalid, L., Penke, L., & Van Aken, M. A. G. The effects of weather on daily mood: A multilevel approach[J]. Emotion, 2008, 8(5):662–667.

[5] Lee, M., Ohde, S., Urayama, K. Y., Takahashi, O., & Fukui, T. Weather and Health Sympto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8, 15(8):1670.

[6]叶磊, 高宇琪, 李炜东. 从《黄帝内经》看精神疾病的好发季节[J]. 中医学报, 2019, 34(08):1613-1616.

[7] Chris F. S. N., Andrew S., Shoko K., & Chiho W.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suicide in Tokyo, 2001–2011[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16, 201:194-202.

[8] Shelton, R. C., Claiborne, J., Sidoryk-Wegrzynowicz, M., Reddy, R., Aschner, M., Lewis, D. A., & Mirnics, K. Altered express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inflammation and apoptosis in frontal cortex in major depression[J]. Molecular Psychiatry, 2011, 16(7):751–762.

[9] Wagner, J. G., Allen, K., Yang, H. Y., Nan, B., Morishita, M., Mukherjee, B., … Harkema, J. R. Cardiovascular depression in rats exposed to inhaled particulate matter and ozone: Effects of diet-induced metabolic syndrome[J].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14, 122(1):27–33.


HUST心灵之约


来源 / 李文沁(新心助理团)

编辑 / 张睿丽

审核 / 郭晓丽 谌燕 杨子婷 李升岚




上一篇:It's 休 time! 快乐假期延长术

下一篇:破碎大学生重组指南

联系电话:

027-87543148(主校区)

027-83692592(同济校区)

预约方式:

华中大微校园-应用中心 

(办公&综合)-心理咨询预约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邮编:430074

版权:Copyright 2015 ◎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