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幽默的假面
前段时间,互联网上有一个名为“我成了计划生育的‘法外狂徒’”的脱口秀很火,卡司小蝶用诙谐的语言调侃了她的成长经历:被称为医疗事故的出生、险些被父母遗弃、重男轻女的家庭氛围。引人发笑的同时又不禁让人深思,这个女孩可能并不那么愉快的童年。

(来源小红书@硬核喜剧)
可能很多女孩或多或少都有过小蝶的类似经历,在笑声之余也会联想到自己,但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开口谈论。然而,原本沉重的话题却可以通过脱口秀这样的方式更加容易地讲述出来。不得不承认,幽默在一定程度上掩饰了我们的痛苦。
痛苦被掩饰,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再痛苦。这更像是一种脱敏的治疗过程,长久且伴随着阵痛。这种时刻,幽默就成为了我们面对外界的绝佳假面。
2.幽默与自我调节机制
有时候,我们不能很好地面对真实。在某种意义上,真实像刀尖那样锋利的存在。为了不伤害自己,我们小心翼翼地给真实裹上一层柔软的膜。这层膜,就是自我防御机制(ego- defense mechanisms)。
人们在感到不适的情况下会触发身体的自我防御机制,通过非理性的方式(例如否认、幻想等)伪装或歪曲事实,从而减轻自己的焦虑,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随着人格的成熟,自我防御机制会不断完善,从否认、幻想、投射等不够成熟的防御机制逐渐进化为利他、升华、幽默等成熟的防御机制。[i]
幽默是一种成熟的自我防御机制,聚会冷场时讲笑话活跃气氛、用自嘲掩饰失意都是幽默这种自我防御机制的体现。就像小蝶将父母遗弃子女的行为美化为领养代替购买,这是她对过往不幸的自嘲,是她的幽默表达。过于锐利的真实让人遍体鳞伤,为事实套上柔软的外壳并非软弱的表现,而是她积极面对现实的证明。

(来源xhs@硬核喜剧)
将自己超脱出事件本身,以幽默的视角看待自己身上的不幸,无论是单纯为了快乐的升华式幽默还是以玩笑的方式回避不适的防御性幽默,都能让人感到愉悦。
在适应现实的刺激后,防御机制的效果便随之逐渐消失,我们会重新面对曾经感到痛苦的现实。然而,这时的我们已经从防御机制带来的缓冲期中获取了足够的支持,曾经的种种也不会再令人难以接受。
3.不合时宜的幽默
然而,幽默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使用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当一个人惯于用自嘲的方式表达幽默时,很容易将自己置于刻意取悦他人的位置上。通过幽默讨好他人,用自己的不幸去换取他人的快乐,这种心态不利于正常的人际交往发展和健全的人格形成。

在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偶然发现大家会因为他撕坏裤子发笑,为了得到他人的喜爱和关注,他不停地撕坏自己的裤子出丑,直到最后所有人都反感他。海绵宝宝的行为一开始可能是幽默的,但是当他开始刻意讨好他人,撕坏裤子这一行为就不再幽默了。
除此以外,忽略他人的感受强行幽默,不仅不能缓解对方的不适,反而可能伤害对方。例如,明知对方身材矮小,仍频繁用ta的身高开玩笑。这不是幽默,或许有人会从中体会到短暂的快乐。然而,这种快乐不过是被用来刻意掩饰恶意的幌子,当人们反应过来后便不会再从中感到愉悦。面对诸如“你就这么开不起玩笑”的话语,不必产生难为情的感受。不合时宜的玩笑等于冒犯,有的玩笑由自己来开是幽默,但由别人来开就是冒犯,你完全有权利表达自己的不满。
4.幽默的力量
我们在幽默中咀嚼痛苦,也在幽默中消解痛苦。幽默可以是一种帮助自己积极面对痛苦的精神力量,也可以是伤害他人的利刃。有时候,人的一生都可能会伴随着痛苦,但是换个角度思考,幽默也可以陪伴你的一生。即使是在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你也可以借助幽默短暂地脱离令你感到折磨的事物,获得精神上的喘息。无论怎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幽默中汲取面对痛苦的精神力量,以幽默的态度积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苦难。
[i] Reeve,J.(2014). Understanding Motivation and Emotion.John Wiley & 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