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 English
  • 首页
  • 中心简介
  • 咨询师简介
  • 中心通知
  • 中心活动
    1. 心理团体
  • 院系风采
  • 心理美文
  • 电子刊物
  • 下载空间
  • 首页
    • 返回
    • 专业交流
    • 学生活动
    • 心理辅导
    • 科普园地
  • 中心简介
  • 咨询师简介
  • 中心通知
  • 中心活动
    • 返回
    • 心理团体
  • 院系风采
  • 心理美文
  • 电子刊物
  • 下载空间

首页

  • 专业交流
  • 学生活动
  • 心理辅导
  • 科普园地

心理辅导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辅导  -  正文

咨询师手记 | 走出迷雾:大学生的迷茫与生命意义的追寻

作者:    时间:2024-09-04     浏览:

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咨询师,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他们常常表达出一种深深的迷茫与无意义感。这种情绪在今天的大学生中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反映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未来规划。


小L成绩优异,但他最近几个月来表现出极度的迷茫和无意义感。他感到自己所学的一切都无法带来内心的满足,无论是学业、实习还是人际交往,都无法让他感到有价值。他常常问自己:“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意义是什么?我真的热爱我所学的专业吗?”这种疑惑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中,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继续前行的动力。


像小L这样的学生并不在少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们普遍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他们常常会质疑自己的选择,甚至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这种迷茫与无意义感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业和生活质量,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探讨大学生迷茫与无意义感的成因时,我们不能忽视当前社会背景对这一现象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高度发达,使得大学生们面对的选择和压力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一代。他们在学业、就业、社交等多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1.

首先,学历贬值使得大学生们在求职市场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已经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期待,这种期待往往转化为他们内心的焦虑。他们渴望找到一条能够证明自己价值的道路,但却常常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方向。


2.

其次,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们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和观点,但同时也带来了对自我认知的混乱。他们常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他人的“成功”与“幸福”,这种虚拟世界中的比较加剧了他们对现实的失望与迷茫。他们开始质疑自己所做的选择和努力是否值得,甚至怀疑自己能否在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3.

最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大学生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感受到无所适从。他们常常被灌输“成功”的定义是拥有高收入、高地位的职业,但这种外部标准与他们内心的真正需求往往不一致。这种内外冲突加剧了他们的迷茫感,导致他们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


在心理学领域,意义治疗(Logotherapy)为理解和应对大学生的迷茫与无意义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由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创立的意义治疗学派强调,人类的主要动机是追求生命的意义,而当个体无法找到意义时,便会陷入“存在性虚无”(Existential Vacuum)。这种虚无感正是许多大学生当前所经历的心理困境。


借助意义治疗的理论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这类学生寻找生活中更深层次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业和职业的表面。即便是那些看似无意义的经历,也可以通过重新解读和赋予新的意义,成为个体成长的一部分。


此外,意义治疗还强调“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即通过关注他人和社会,超越自我的局限,找到更广泛的生活意义。学校可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尝试通过帮助他人来找到生活的价值。这不仅可以减轻个人压力,也让学生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内心的充实与满足。


然而,在具体的咨询工作中,仅仅依靠意义治疗的理论是不够的。大学生的迷茫与无意义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其他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例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学生识别和调整那些导致他们迷茫和焦虑的负面思维模式,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潜力,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他们独特的才能和兴趣。



在应对大学生普遍的迷茫与无意义感时,作为心理咨询师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1. 个性化的目标设定

帮助学生重新设定符合他们个人价值观和兴趣的目标,而不是盲目追求社会主流的成功标准。这不仅可以减少他们的迷茫感,还能增强他们的内在动机。


2. 加强自我反思

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我反思活动,如写日记、进行自我对话,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渴望。这种自我反思有助于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方向。


3. 鼓励实践与探索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发现生活中新的意义来源。比如,尝试参加实习、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通过实际行动来探索不同领域的可能性,从而逐步清晰自己的职业方向和人生目标。


4. 建立支持网络

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朋友、导师等。一个强大的支持网络不仅可以在他们感到迷茫时提供情感支持,还能在他们寻找生活意义的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建议。



在高校中,迷茫与无意义感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心理困扰。这种困扰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未来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认为在帮助学生应对这一问题时,必须从多维度出发,不仅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和认知,还要帮助他们从更深层次上重新审视和构建自己的生活意义。





作者介绍

郭晓丽,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具有丰富的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经验。擅长自我探索、恋爱婚姻及其它常见发展主题的咨询。接受过人本主义、焦点解决、认知行为、表达性艺术治疗方面的系统培训。开创爱情心理学课程与各类艺术创意团体。

邮箱:guoxl@hust.edu.cn





HUST心灵之约


作者 / 郭晓丽

编辑 / 李倩

审核 / 郭晓丽 谌燕 崔方正




上一篇:咨询师手记 | 关于自我认识与自我效能感

下一篇:咨询师手记|同寝室不同梦:寝室并不完全是私人场所

联系电话:

027-87543148(主校区)

027-83692592(同济校区)

预约方式:

华中大微校园-应用中心 

(办公&综合)-心理咨询预约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邮编:430074

版权:Copyright 2015 ◎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