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HUSTer:
是性少数群体,也是抑郁症患者。
受访嘉宾:
乐乐(化名),HUSTer,理工科研究生,确诊抑郁症4年,目前持续治疗中。平时喜欢摄影扫街。
乐乐报名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访谈活动是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患病过程和经历分享给大家,给更多有相同情况的同学提供参考。以乐乐为化名,是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够天天开心、快乐。
访谈者:
陈雨欣,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3级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实习生、个案管理员。
“我有抑郁症,但我得假装自己没病”
确诊抑郁那天,乐乐在朋友圈发了自己抑郁症诊断证明,配文说自己生病了,很多朋友都来关心、鼓励他,让初次面对诊断结果的乐乐感到非常温暖,也给了乐乐面对疾病的勇气。
但不久之后,这一举动却转变为周围人对他伤害的导火索。
“我前任觉得我发朋友圈是在装病,因为他觉得患病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患抑郁症这种病不应该去跟大家说。”
乐乐发朋友圈的举动,起初只是想为自己增加勇气,记录自己患病的过程,却被最亲密的人解读为“博取关注”,这给乐乐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让他的情绪更加低落。渐渐地,身边也出现了一些不理解的声音,进一步让乐乐对自己的病情产生了怀疑。
“我的一些朋友和我前任一直不相信我得病,前任甚至一度觉得我在装病。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之后一直有怀疑的声音在我脑子里,我就会通过各种方式证明给他们看,我确实没有生病。”
乐乐渐渐产生了极大的自我怀疑,开始有意识地在他人面前“表演”,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正常人。也正是因为希望证明自己,乐乐没有按照医嘱服药,导致每天没有办法集中精力,还伴随着非常严重的焦虑,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一经历也让他决定正视自己的心理状态,接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再次接受治疗,重新开始服药。
“抑郁症让我在正常的环境中觉得很羞耻”
从确诊到现在,乐乐对抑郁症这件事越来越有羞耻感,从一开始愿意主动跟他人分享自己的病情,到现在小心翼翼地不让他人知道,乐乐害怕别人给自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
身边人有时会跟他说:“你不要想那么多,我觉得你就是想太多了,你其实根本没病”,这样的话语经常在乐乐耳边出现,让他觉得自己的抑郁症好像在别人眼里是“矫情”的象征,是与别人隔离开来的隔离带。这让乐乐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感到非常的别扭,觉得自己在其中是个“异类”。
而在医院和病友中,乐乐反而觉得更自在,没有被排斥、与众不同的感觉。
“我今天早上刚去精神科复诊,那边人特别多,大家都是来看精神方面的疾病,那一层楼全都是精神科,你就不会觉得有什么羞耻的,因为在那里的人都是这个病,或者说都是心理疾病嘛,但是一旦回到一个,不是医院的地方,比如说你的工作场所,或者说你的生活场所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件很理所应当的事情,因为别人可能没有这个病,你就会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乐乐知道自己对抑郁症这件事有太重的病耻感,也希望通过这次的活动来正视自己的病耻感,撕下贴在身上的标签。
"双重标签是束缚、痛苦,但也是成长的机会”
性少数群体和抑郁症的双重标签,给乐乐带来了双重痛苦。
作为抑郁症患者,乐乐认为抑郁症会给病人的心理和身体带来痛苦,比如说精力不够旺盛、注意力不能专注。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有可能做得不如别人好,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像别人一样优秀。
而作为性少数群体,乐乐认为在恋爱关系里面可能会面临角色认同、性别认同等问题。
“社会对性少数群体不够包容,社会不能接受我的身份,我会感到难过。再加上又得了心理疾病,这种脆弱就会被放大。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不是性少数群体,是不是就不会得抑郁症了,但是我觉得这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我只能去接受,和这个身份也好,和疾病也好,我希望能够和平的相处。”
乐乐认为对自己而言,这恰恰也是一种成长的机会。
“我的观点是没有人会感谢痛苦,但是当你不得不去经历痛苦的时候,你会发现那种生命的、坚韧的感觉会充分的呈现出来,当你经受这些痛苦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或者说更能够被塑造。”
“不是走出柜子,而是拆掉柜子”
乐乐的经历让他期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抑郁症这样一个群体,他认为虽然现在大家对抑郁症这个群体的认知比几年前进步了很多,但是当身边真的出现抑郁症群体的时候,大家依然是基于本能去同情或者歧视抑郁患者,这种同情、不理解并不会给病人带来帮助,甚至会把病人推得更远。
乐乐觉得社会环境会对病人的病耻感影响很大,现有的环境会让抑郁症患者有“出柜”的感觉。
关注抑郁症患者不是说把他们从柜子里给拉出来,让他们在阳光下能够生活,这种关注的方向本身就是错误的。
问题的关键是在社会中存在的“抑郁与正常”的无形隔离,这个柜子本来就不应该存在。他期望大家对抑郁症有一个更客观的看法,让更多人能够了解抑郁症患者的一些历程,形成一个正常的社会氛围。
“现在的社会现状、观点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只能去怀着一个愿景,希望这个社会更包容,有更多的政策或者法规,来保障这一群体的权益。”
“寻找合适的情绪宣泄口,不要太过压抑自己的情绪”
与抑郁症抗争的这4年,乐乐认为抑郁症对他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让他的心理弹性变得更低了。
可能对正常人来说,情绪波动会在短时间内自动调节复原。但是对抑郁症患者而言,一旦遇到了失落的时候,弹簧形变就会太过量、持续的时间太长,而且情绪弹簧被压下去之后,没办法依靠自己的调节反弹回来,只能通过药物治疗得到复原。
同时,乐乐也提到了一些对他来说比较有用的宣泄情绪的方法。
第一,就是要及时找到合理的途径宣泄自己的情绪。
“抑郁症很多时候是压抑自己太久了嘛,压抑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想法什么的,你不需要做一个正常人,只要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就是为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宣泄的出口,而不是压抑自己的内心。
第二,通过心理咨询,借助咨询师的帮助明确自身现在的状态和情况。
“咨询会让我觉察到自己目前的状态,然后会不断的对自己去进行设问,去搞明白你目前的一个心态,让我了解我自己现在有什么问题,找到合理的方向,更加的专注当下。”
第三,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不断去尝试。
乐乐在感觉压力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会去citywalk,在路上走走,拍摄自己喜欢的风景。
最后,乐乐想对已经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或者是抑郁症的群体分享一句话:“请你一定要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万次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之中。”
乐乐祝愿大家能够更加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一定不要放弃自己,多做一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想吃什么、想做什么就立刻去做,除了伤害自己,最重要的是在乎自己的感受。
此外,他想对没有心理疾病的同学说,希望大家能够对抑郁症群体有更多的了解、尊重这个群体。如果遇到了情绪上的问题也要及时寻求帮助。
访谈者说:
在访谈过程中,我一直能感受到来自乐乐的能量,我感受到他其实是一个非常有力量、能够给他人带来正面影响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会主观的带入,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有抑郁症?”。
正是因为这样先入为主的感受,给他们贴上了许多的刻板标签,进一步挤压了抑郁症群体在社会中的生存空间。与乐乐的对话也让我看到了我们应该做的另一面,打破这种无形的隔离,让社会以平等的视角去看待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办一系列面向心理疾病患者的活动,欢迎加入心声活动发布QQ群:99502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