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知识卡片来自一名华科抑郁学生Asako(化名)的阅读分享。
在阅读完罗素的《幸福之路》之后,她发现人们(包括她自己)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常见的一个误区:过度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她认为人生不能拘泥于责问自己的幸福为什么还不来临,因为过度追求自我,可能是一种反自我。
在我们陷入情绪危机时,很多时候会有人告诉我们,“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于是我们积极地看书、向内探索,想要自己的生活更好一点,结果却收效甚微,越追求幸福,却好像越得不到幸福。
但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过度地追求自我,其实是一种反自我?
这个观点来源于罗素的《幸福之路》。罗素在这本书里,精炼地分两大板块指出了“不幸福的原因”和“幸福的原因”,其中包括“疲劳”“罪恶感”“兴致”以及“拜伦式的不幸福”等。
他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人要与周围的世界发生连接。人要获得幸福,就要把注意力从内在转换到外在,将目光从自我转换到他者身上。
在“拜伦式的不幸福”这一节中,罗素说:“放弃写作的尝试吧,尽量不要写。走向大千世界,做个海盗,做个婆罗洲的王,做个苏联的劳动者,给自己那样一种生活,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几乎要耗费你全部精力。”
罗素在书里讲到的“不要过度追求自我”,其实就是说我们不能过分地沉湎于自己的世界——过度反省、超强的竞争意识、怨天尤人等。自我沉湎的人,会渐渐倾向于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而忘记我们只是平等、相互关联的个体的其中之一。这种作为“人”却无法与他者建立联结的状态,就导致了我们的不幸福。
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幸福只是他自己“内在世界”的问题,可世界是一个有机的和谐整体,它同样也是“外在世界”的问题。因此,从自我中走出来,去感受和世界的共振吧。罗素说:“使我变得幸福的原因是我不再过度专注自我,我学会了把越来越多注意力放在外部事物上:世界局势、学科知识、我喜欢的人。”
罗素的这种幸福观彻彻底底地改造了我的生活。我不再总是一遍遍诘问自己:“为什么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是不幸福?”我终于意识到,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沉迷,而这种沉迷其实是将真实世界的幸福可能排除在外。我开始试着去尝试我感到好奇的每件事,终于也找到了几个真正的爱好。我仍然在探索通往真正幸福的道路,但我已经不再畏惧它了。
看完Asako的分享,我也醍醐灌顶,人生其实就是一条寻找幸福的道路,在与外部事物产生链接的过程中会找到无数幸福时刻。真正的幸福来自于与外界的连接,而非持续的自我反省。这种思想挑战了传统的“内观”寻幸方式,提倡通过参与更广阔的社会和文化活动来实现个人的幸福。
这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可能不是通过深入挖掘自身的内心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开放自己,与世界建立积极的联系和交流。在现代社会,我们可能需要从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去探索和体验外部世界的丰富多彩,这样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幸福的源泉。
希望大家通过Asako的分享,能有所收获。记得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有趣的心声知识卡片哦!
欢迎加入心声活动发布QQ群,投稿【心声知识卡片】可在群里联系个案管理员哦
文字 / 个案管理团队
Asako 王剑思 何宁娴
编辑 / 韩枚宏
审核 / 郭晓丽 谌燕 张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