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服务同学们的心理诉求与成长需求,2024年3月29日下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邀请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谌燕老师于电气大楼B203开展主题为“遇见同频共振的好友”的心理讲座活动。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讲座的精彩内容吧!

奇思妙想
谌燕老师首先简短地介绍了“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心理学概念。随后,谌燕老师邀请在座同学们两两一组,共同参与了一个“奇思妙想”小游戏。通过互相询问并回答 “对你来说,怎样才算是‘完美’的一天?” “有什么事想做很久了?还没去做的原因是什么?” “你的人生中最感恩的事情是什么?” “假如可以改变你成长过程中的任何事,你希望有哪些改变?”等问题,同学们感受在两人交流过程中自身的情绪、对对方的认知和彼此关系的变化。同学们体会到,促进人与人间的关系至少需要坦诚的自我暴露与真诚、积极的响应态度。


互动中的迷思
在游戏互动环节结束后,谌燕老师提出了“互动中的三个迷思”,并一一进行了解答。在信息传达方面,谌燕老师指出,很多时候,在我们说话前传达的非言语信息(比如肢体动作、表情)等都会影响后续的沟通。信息传递包括语言、姿态、音调、以及服饰等其他因素。在沟通需求方面,谌燕老师引用《沟通的艺术》,说明了我们在沟通中想要满足的需求,有些是隐性,我们在沟通过程中需要及时地对此类需求做出反馈。最后,谌燕老师介绍漏斗效应的概念,从平时沟通过程中“词不达意”的现象切入,讲述了表达和倾听的不对称性。

如何更好地促进互动
对于如何促进互动,谌燕老师强调了沟通中表达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应该学会觉察自己的需求,从想法、感受、身体等方面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其次,要学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放下内心的预设,不要害怕打扰别人;此外,要学会倾听,我们不仅仅是“听到”、“听懂”对方的话,更需要抱着理解对方的意图,去真正领会对方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保持好奇心、重述及理解对方的情绪,我们可以在沟通中提升自己的情绪互动能力。

最后,谌燕老师以“伤痕实验”为例,再次强调了表达的重要性。为促进互动,在表达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沟通目的、准确表述语句、讲述重要细节、保持谦恭态度等。谌燕老师总结道:希望大家增强自己表达和倾听的能力,提升沟通技巧,明确沟通需求,从而能够遇见与自己同频共振的好友。

本次活动中,谌燕老师通过理论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如何促进关系的良好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将带着本次讲座的收获结交新朋友,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图文 / 杨文豪 乐伟 朱润涵 马慧强
编辑 / 吴嘉伟 程宝慧
审核 / 董蛟龙 晋凡舒 王奕宁 郭晓丽 谌燕 张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