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景剧作为一种兼具艺术性、教育性、互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我校一年一度的5·25心理健康节以心理情景剧展演为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在往期活动中收获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为大家呈现了不少别出心裁的优秀剧目。
考虑到同学们可能对心理情景剧的筹备工作缺乏经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特于2025年3月6日下午,在大学生活动中心620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干货满满的心理情景剧培训。本次培训的特邀嘉宾是来自江汉大学的刘宽子老师。刘老师作为江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副教授,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剧编排经验与专业知识。


首先,刘宽子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心理情景剧剧的概念与特点,帮助同学们形成了对心理情景剧的初步认识。心理情景剧是由保密性强的心理剧发展而来,经过了在中国的本土化创新,演变成了如今供大众欣赏,具有科普心理健康的活动。另外,刘老师还强调了心理情景剧应具有突出心理的深度、情景化的叙事风格、团体心理辅导元素、宣传教育功能等不同于传统剧的特点。

接着,刘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往期的优秀作品,如“武汉青年心理情景剧展演”闭幕式中的多个优秀剧目。这些剧目有的主题富有创意,有的充分体现人物心理,有的演员感情到位、演技逼真……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也得知了演好一个心理情景剧该努力的方向。刘老师总结强调道:“要演好心理情景剧,应该反映切实的问题、运用心理学理论、表演生动真切、体现积极的心理状态。”

然后,刘老师阐述了心理情景剧的创作要点。心理情景剧应该做到心理元素丰富、主题丰富、显现教育意义等6点。为了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内涵,刘老师首先邀请两位同学现场即兴模拟了医生喂病人喝药的场景,随后又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了真实的喂药情况。通过两者的鲜明对比,刘老师以此告诫同学们在创作剧目时不应凭自己的凭空想象或刻板印象来展示场景。随后刘老师展示了去年优秀作品中的《我的船长》和《迷》,并通过剖析其所运用的表现方式来展现优秀心理情景剧应有的人文关怀和理论基础。心理情景剧面向的群众中可能会有遭受创伤的群体,因此为避免一些剧情引起其痛苦回忆,应该对这部分剧情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使其表现形式更为缓和。

最后,对于希望参考更多心理情景剧优秀剧本的同学,刘老师推荐了相关渠道。对于同学们好奇的心理学理论,刘老师也一一给出了解答。例如,刘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空椅理论”的用途及其原理。同学们的各种疑惑被一一扫除,对于心理情景剧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至此,本次培训圆满结束。

通过这次心理情景剧的专场培训,同学们收获了心理情景剧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制作心理情景剧的注意事项,吸收了往期优秀作品的成功经验,在本次培训活动中受益匪浅。相信经过这样的一次培训,这次的心理情景剧大赛定会涌现出很多更为优秀、兼具艺术性与心理健康科普性质的剧目,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