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有时会感到迷茫、困惑,甚至与世界格格不入。我们是否应该选择与世界和解,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心征集栏目邀请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悟和随想,分享彼此的思考,探寻内心的答案。
或许你正在与世界的种种不完美抗争,或许你正在寻找与世界和解的勇气和智慧。无论你的观点如何,我们都期待听到你的声音,期待一起成长。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你正置身于一场盛大的宴席,觥筹交错、人声鼎沸……但席间的诸多欢快使你不禁联想到宴会结束后的残烛败盏、门可罗雀的冷清景象,于是一股巨大的悲伤便涌上心头。但这一定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对分别时刻的恐惧催促着你去快去做点什么。于是你再次投入宴会的狂欢,贪婪地试图捕捉下每一个欢快的瞬间,哪怕错过一点都要暗自懊恼,在诸多有待体验的快乐面前,你又陷入“我该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这场宴会”的焦虑……最后,宴会的快乐便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深层的恐惧和焦虑。事实就是如此,我们没有一刻不在同恐惧和焦虑对抗:我们常常遇到困扰,对巨大的阻碍无能为力时便会恐惧;当我们试图寻找摆脱恐怖处境的办法时,又在无数个选择中犹豫不决然后焦虑……恐惧和焦虑有如日和月一样一刻不停的接踵而至,即使是在最快乐最安逸的时候也无法避免这一处境。
恐惧和焦虑已经勾勒了我们全部的生活,这似乎是宣告了人在这场斗争中的永恒失败,但我们只能永恒的沉沦与如此般的悲观世界中吗?不,如果困境和选择就构成了生活本身,那么恐惧和焦虑就不是我们要消灭的敌人,而是一个有待我们去认识和超越的对象:对恐惧和焦虑的超越不在于斗争,而在于和解。
承认与接纳
在和解中超越!这不单单是一句口号,而是对于贯穿生命始终的恐惧和焦虑的唯一解脱之道。我该如何和解?我在何种意义上实现了超越?这并非是个容易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和解和超越往往相伴而行;对于某件敌对我、宰制我的事物,抑或是一些痛苦的、艰难的处境,“和解”无非意味着我接受并肯认了他们的存在,而“超越”也就是从其中超拔出来、屹然自立、引心而行。对于充斥着我们全部生活的恐惧和焦虑,要同其和解,首先必须要正视它,承认它,然后面对它。只有在反思中对其进行认识和祛魅,才能超脱于其外,纵情于世中。
人们常常认为恐惧和焦虑是由于缺乏勇气和决心。然而事实上,恐惧和焦虑是人不可逃避的生存结构,但意志却并非时时为其所宰制。当意志冷静下来,发觉到“我在恐惧”“我在焦虑”的这个事实,并且认真地审视我的处境时,恐惧和焦虑从包围我的处境变成了外在于我的反思对象,意志就短暂地从恐惧和焦虑中抽离了。因而,我们不单单要有面对让我痛苦之物的勇气,更要有勇气面对痛苦自身,站在反思的层面考察生活,诚实地和自身对话,认识并接纳所有的不足,让恐惧和焦虑从蔓延在生存世界中的巨大恐怖变成我思索和审视的对象,在真诚的反思中直面恐惧和焦虑。
正视当下
承认和接纳只是和解的第一步,恐惧和焦虑通过反思的审视成为外在于我的对象而非包裹我的恐怖,但此时我在强大的恐惧和焦虑面前仍然是无力的,我该如何超越恐惧和焦虑从而实现真正的自由?
让我们回到恐惧和焦虑的起源:我们为何无法摆脱恐惧和焦虑?我们恐惧于过去所经历过的恐怖以及其再次上演,焦虑于选择所指向的不确定的未来,因此,巨大的恐惧和焦虑铺就了人生的道路。但是,人除了朝向未来之外,还永恒地存在于现在,正如奥古斯丁所说:“当下是每一个永恒的瞬间。”我永远是且只是当下的我,我所能把握到的只有当下的思维和行为,我所能经验到的只有当下的情感和体验。因此,只有面向当下、立足于当下并且坚定地投身于当下的行动中才能从对未来的恐惧和焦虑中超拔出来,才能真正同无可避免的痛苦和烦恼和解,进而实现本然的自我和免于束缚的自由。
以行动本身为目的
于是问题就变成了“我应该如何去行动?”或者说“当下的我应该如何去行动?”
康德认为,人要按照理性发出的绝对命令,也就是道德法则去行动。至于道德法则的具体内容以及它如何指导行动,这些是哲学家的研究课题。但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行动的思路:我并非出于什么外在于我的目的而行动,而是我的行动是我的理性的命令,我必须要去这样行动;换言之,行动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就是目的自身。过去已然是纯粹的确定性,未来尚且是纯粹的可能性,只有当下的行动是人可以完全把握的。因而,当下的行动就是我所倾注所有的、最高的那个东西。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始时的那场盛大宴会:我完全地、彻底地投入到当下的瞬间,对告别的恐惧不再占据着我,“如何最大可能地保留下每一个时刻”的焦虑不再支配着我,于是我所有的就是此时此刻此地的温暖与欢欣;我并没有想如何获得更多快乐,但事实是,当下的我已经全然置身于快乐之中。由于我将行动自身当做目的而非是用行动来达成其他目的,我从我的行动中感受到的就应当是充实和愉悦而非被迫;因为我完全地投入到我的行动中,努力在当下有所作为,那我就同根源于过去的恐惧与对未来的焦虑达成和解并对其超越。
我们习惯于学习知识和技能,却唯独没有学会和解;我们总是思索过去和锚定未来,却总是忘记投身于当下。这带来的结果就是无处不在的恐惧与焦虑,那些无可更改的必然性和难以捉摸的可能性让我们陷入巨大的不安全感中。我们必须同自己,也同自己的恐惧和焦虑和解,我们才超越这一难以击溃的巨大恐怖。和解之道就在于将目光从过去和未来收回到当下,立足当下、投入当下并且享受当下,以当下的行动化解所有的恐惧和焦虑,以当下的体验充实所有的不足与缺乏,于是乎自信自强、从心所欲,面对过去的缺憾也只是付诸一笑,即使前路千万人也能坦然往矣。
来源 / 校心服 研学部
编辑 / 李倩
审核 / 郭晓丽 谌燕 张睿丽 罗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