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伤人,
普通人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近几年网络暴力事件频发,让被网暴者陷入应激、创伤之中,甚者导致被网暴者的死亡。
2022年1月24日,刘学洲因悲惨的人生经历与网络暴力交织选择自杀;2023年1月23日,粉头发女孩郑灵华,在持续半年的网络暴力与维权后不幸离世,她的社交媒体页面停留在住院积极抗抑的更新;2023年2月底,北大三女对话上野千鹤子的视频带来巨大的热度,随之而来的是对视频博主激烈的讨伐甚至谩骂,这些网络暴力屡见不鲜。
在以网络暴力为讨论主题的新心读书会上,问及同学们,是否见证过网暴的发生,很多同学都表示近距离关注过,社会新闻、喜欢的游戏主播,甚至是身边在网络上小有名气的博主朋友都遭遇过网络暴力。也有成员坦言曾卷入到网络暴力的骂战之中。
网络暴力的成因
网络暴力指个体或群体做出某些线上行为,对其他个体或群体的福祉构成攻击,导致他人在身体、心理等各方面受到伤害。那么为什么会发生网络暴力呢?
1暗黑人格与情绪宣泄
每个群体中都会有“暗黑人格”的人,这样的人冷血、自私、缺乏共情、道德感弱,没有兴趣建立真诚的关系,喜欢激起他人的情绪反应,或操纵他人的看法,激起矛盾、对于煽风点火、他人的痛苦乐在其中。
一篇关于网络欺凌的质性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受访者都提到“宣泄情绪”的相关描述,借助网络肆意谩骂、欺凌以宣泄消极情绪。读书会成员提到“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通过虚假身份进行攻击和侮辱,从而逃避责任和惩罚。这种匿名性让一些人感到可以随意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而不必承担后果。”
2网络的放大性与情绪极化
社交平台就像一个扁平的超级巨型广场,每个人都可能在聚光灯下,网络放大了人的善与恶,读书会的同学分享到“身边也有非常社恐的人,但是在网络上呈现的完全是另外一面,在网络上能获得很多快乐。你在一个陌生平台求助,会有很多人给予帮助。但是当恶意来袭时,它也会被放大。”而相比于积极回应,人总是对消极的回应更敏感。我们在社交平台发布内容后,尽管收获了很多支持与欣赏,但那句嘲讽会格外显眼。对于每位参与网暴的个体而言,那些组成暴力的恶意行为对于他们来说,可能都是非常微小的举动:一次投票、点赞、看似善意的批评,对错误信息的传播。但它以成千上百万的量级呈现时,就变成了被泛化的恶意,一句批评当重复一千遍、一万遍时,它的威力是难以想象的。
同时当网络中出现对立的声音时,经过讨论后,反而会在某个倾向上继续发展最终变得极端。一项研究调查发现,人们在网上走向极端的可能性是现实中的两倍。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对于理解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而极端的声音认知成本少,情绪冲击更为强烈,在对骂纷争中,我们会感到自己和群体的紧密联系,产生归属感。读书会成员小g提到“在互联网中有各种各样的人,当一个人在发言时往往能得到许多和你持同样看法的人的支持,这种一呼百应的感觉无疑使他对自己的想法更加深信不疑,从而丢掉了理性的思考。当几波这样的人在网络上相遇时,往往针锋相对,网络暴力也随之产生了。”
3旁观者卷入
网络暴力中,至少存在三种角色: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观者,旁观者在网络暴力中占据重要地位,往往决定着事态的走向和发展。网络暴力开始时,大部分人往往只是“旁观者”,他们是如何转变为施暴者的呢?
人无法掌握事件的全貌,事件会发生变化甚至不断反转。当事态的某个侧面与旁观者内心的情绪相呼应时,部分旁观者可能会快速做出价值判断,依据自己所相信的事实向其中一方施以点评、谩骂甚至人身攻击。读书会成员婷曾分享一次被卷入网暴的经历:从最开始围观到表达对其中一方的理解,进而招致对立一方穷追不舍的谩骂,她很不理解也很愤怒、也反击回去指责对方,并且她意识到最后陷入到对彼此的人身攻击,而不再关乎事件本身的讨论。
4流量的操控、煽动
群体网络暴力的发生过程复杂而多变,就好像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争执会吸引看客,人们天然会被冲突吸引,当冲突、情绪变为流量密码时,有的人为了赚取流量,往往炒热带有明显对立矛盾的话题,并且在两边煽风点火,这无疑加剧了网络暴力的严重程度。
读书会成员D提到“一张照片,一段音频,一段视频,都可以展示事情的一方面,可以聚焦观众的注意。但照片可以p图,音频可以剪辑,视频可以合成,对于资本和流量而言,这就是最好的吸引注意力的方法,这也是容易引发人们争执的时候,是网络暴力的高发情况。单纯文字的表达局限,语言理解的不同思维,热点事件的片面展示,人们认为的正义,随口一说的发泄与指责,资本流量的操纵,这都是引起网络暴力的原因。”
我们如何应对?
网络生活俨然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若害怕网络暴力而拒绝网络社交难免因噎废食,也不现实,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网络暴力呢?
1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如果遭遇网暴,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收集证据线索,及时取证,及时保存施暴者在网上发布的具有伤害性、侮辱性、煽动性的言论、视频、图片等,最好去公证处对以上电子数据进行公证保存;向相关部门报案,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
2积极寻求心理帮助
当遭受到恶意言语攻击,自身已无法应对时,要积极寻找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寻求亲朋好友或者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帮助,找到可以给自己提供支持的力量。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
3不因噎废食,也保护好自己
当谈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时,几乎每位成员都提到不要因为害怕而退缩。成员青松提到“个体的经历是极为珍贵的,单纯因为惧怕网络暴力而违背本心去拒绝分享或许会有一些可惜;但与此同时,个人隐私的保护也应得到重视。希望正义感、同理心、发声的勇气不会成为伤害他人的利刃,而能始终保持原有的积极意义。”
4警惕从旁观者变为施暴者
成员小g:“我们在网络中要想保护自己,应该要保持理性的思考,不应轻信非官方的发言而盲目发表观点。在自己遭遇暴力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在看到引战拱火的言论或他人被网暴时应当举报。”
Yolo:“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逐渐生活在信息茧房中而不自知,我们被隔绝在真实广袤的世界之外,这样虽然让我们减少了很多认识复杂世界的痛苦,但是却慢慢使人思想僵化,以为我们生活的、见到的就是真实的世界,而这种狭隘的思维无疑也催化了网络暴力的发展。”
5在广度和深度中寻求平衡
成员青松:“不要迷失在广度的世界,我们或许需要深思如何找到一个锚,让自己生活的重心保持稳定,也让自己在网络的浪潮里面,行事与现实生活统一。”
Yolo:“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多结交现实生活的朋友,多见识不一样的人与事,也许刚开始走出自己原有的舒适圈会很痛苦,但是我很想模仿“我思,故我在”,说出一句“我痛,故我在”,走出舒适圈是痛苦的,但是这样我们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真实的世界,我觉得一定的痛苦更能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参考:
1.网络暴力,为什么层出不穷?——看理想
https://mp.weixin.qq.com/s/UXKTOV6o5NR2qozwwNqnUA
2.马来西亚自杀的少女:他们用投票结束了她的生命|人为何会在网络上集体作恶?——knowyourself
https://mp.weixin.qq.com/s/CYCeNQc48bvnQVUfmP9URQ
3.撕逼、人肉、网络暴力......网上戾气越来越重,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knowyourself
https://mp.weixin.qq.com/s/yNHtQptf4IH3nKAolyuoKg
4.宋宜桦. (2021). 青少年学生网络欺凌的成因及防治.
HUST心灵之约
来源 / 新心读书会文字 / 李升岚校对 / 叶玉麒 李升岚
编辑 / 小k审核 / 郭晓丽 谌燕 邬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