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期“心灵之约”
讲座成功举办
6月21日下午14:30,第268期“心灵之约”讲座在大学生活动中心620成功举办。本期讲座的主题是考试月“通关手册”——聊聊考试焦虑,主讲人是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刘芊滋老师。
本场讲座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考试焦虑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考试焦虑?”和“如何应对考试焦虑?”。刘老师首先介绍了焦虑这种情绪的本质与表现。考试焦虑就是一种以恐惧为主导,自责等情绪交杂的焦虑。而焦虑又可以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前者是因为性格敏感容易焦虑,后者是指某一个特殊事情导致焦虑,二者会混杂同时出现。
失眠、出汗、食欲不佳等是典型的焦虑表现。当出现了典型症状后,要区分自己的焦虑程度。在临床上把焦虑分成三种:焦虑情绪、焦虑状态和焦虑症。
01考试焦虑是什么?
刘老师通过华科学子对考试周的评论引入考试焦虑的主题,首先对考试焦虑进行了解释,即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包括考前焦虑、临场焦虑(晕考)及考后焦虑紧张。接着,刘老师给出了一个考试焦虑的自我诊断量表,通过打分的形式,将考试焦虑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指出压力水平应该保持在对人合理的位置,这可以使人处在最佳状态。适当的焦虑可以提高学习水平,但过分的压力会导致学习水平急剧下降。同学们对自我诊断量表很感兴趣,对其中的题目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02为什么会有考试焦虑?
从环境出发,大环境下的社会时钟给予每个人不同时间段的焦虑。同时,在这一部分,刘老师结合“想法-情绪-行动”的认知三角,从认知和行为两个角度分析了焦虑情绪的来源,帮助大家理解焦虑情绪。
在想法层面上,焦虑主要来自于个人的灾难化预期、认知偏差与注意偏差等方面;在行动层面上,焦虑主要来源于对考试的回避和无效应对,难以集中注意力。之后,刘老师和大家一起回顾了高考前的焦虑情绪,并结合自己的案例提示大家可以通过认知三角来验证自己的焦虑出现在哪个方面。从后来的角度看待从前的焦虑,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焦虑。
03如何应对考试焦虑?
第一步,找出焦虑背后的想法是什么。尝试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脑中所有的担心、焦虑的念头,不断向外发散,找到为什么而烦恼,可以不让自己被情绪牵着走,跳出认知三角的恶性循环。
第二步,改变对焦虑内容的认知。尝试着将复习内容分类,降低对考试灾难化的评估,将考试看成是打怪,打不过就重开,把人生的维度拉开,不就是关关难过关关过,不要将一场考试看成整个人生。
第三步,正确处理焦虑情绪。刘老师结合漫画讲述了应对考试焦虑的具体办法,引导大家与焦虑情绪共处,并提出了四个应对考试焦虑的行动策略:第一,从幽默中汲取力量,比如吐槽、宣泄情绪、看脱口秀、写写段子以及发各种表情包;第二,专注当下,专注于眼前的一道题、一段话,认真思考总结,活在当下;第三,在音乐、冥想、运动乃至“发疯”中放松自我;第四,拓展自己的“价值边界”,虽然无法不卷,但是可以让自己变成“花卷”。
在讲座的最后,刘老师再次回到“认知-情绪-行动”的认知三角,以此帮助大家应对考试焦虑。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向刘老师提问,与刘老师交流自己认为的大学生焦虑来源,表示通过本次讲座对考试焦虑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收获了很多有效的应对考试焦虑的办法,之后也会将这些方法分享给身边的同学们。
图文 / 董子圣
校对 / 刘芊滋 李文沁
编辑 / 樊新乐
审核 / 郭晓丽 谌燕 张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