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两点半,第257期“心灵之约”讲座在大学生活动中心A620成功举办。本期讲座的主题是“给情绪找个支点——双面人生的内心世界”,由南方医科大学的赵静波教授主讲。在接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赵教授用生动的事例和诙谐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双相情感障碍这一常见精神障碍。
首先,赵老师引入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常见精神状态:时而封闭自我,时而尽情释放;时而情绪低落,时而情绪高涨;时而逃避世界,时而拥抱世界。以此为切入点,赵教授从“双相情感状态的特点”、“情绪稳定化的方法”、“自我心理调适小贴士”这三个方面展开了本次讲座。

PART 01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
首先,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呢?赵教授用“悲喜交替的情绪过山车”来形容它,患者表现出躁狂相和抑郁相。躁狂是“加了油的机器”,患者在精力变多的同时风险也增多——亢奋,易惹事端,伤人毁物,破坏关系等;抑郁是“生了锈的机器”,对自己破坏性强,对他人破坏性弱。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机制,赵教授给出了它的流行病学主要特征:躁狂发作起病急,可在数日内发展至疾病状态;抑郁发作起病较缓,两者以混合方式发作,常交替出现或反复循环。承接着这个特点,赵教授向大家科普了双相情感障碍的几种疾病类型:双相Ⅰ型障碍以躁狂发作为主,双相Ⅱ型障碍以重度抑郁发作为主,环性心境障碍则介于两者之间。

PART 02
如何应对双相的症状
赵教授说:所有的症状都是信使,给我们发出信号。当发现自己有上述几种症状倾向时,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认识到双相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并接纳自己。
其次,双相的发作离不开生物学因素,因此要服用药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由于双相会循环反复发作,要坚持长期治疗原则,在治疗期的急性、巩固和维持阶段各有侧重。
谈及用药,不免有同学担心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赵教授给大家简述了一个例子:一位已经服用情绪稳定剂20年的患者说:“不良反应比起药物给我带来的好处简直微不足道。”

双相障碍治疗的重点是“稳定化”。药物治疗给予外部的“稳定化”,那内心“稳定化”从何获得?赵教授自我揭露,现身说法:做感恩练习,每天睡前写下今天发生的令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除此之外,更要勇于接纳自己,保持这样一种积极的心态:即使患有双相障碍,我依然可以做出成就。许许多多的双相患者正具备这样的精神,当被询问到是否愿意获得一个永久消除自身某个疾病的机会时,他们通常回答:不愿意。为什么呢?因为“拥有所有症状的我才是真正的自己”、“流泪更多,欢笑也更多”。

最后是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向赵教授提出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思考,赵教授一一作答。提问结束后,赵教授对在场的所有师生表达了真切的祝福,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成功。